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野丫 Author 野丫犇牛聚财
明天,万众企盼的九三大阅兵就要隆重举行,各种相关文章多如牛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者一直试图解构抗战历史,贬低中共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作用。于是,一些歌颂国军抗日的文章不但过度拔高,还编造了许多历史段子,譬如 800 冷娃跳黄河、孙立人活埋 1200 名日军俘虏等。同时,攻击老电影《地道战》《地雷战》为抗日神剧,企图消解、抹杀我党的抗战地位。
那么,就一起来看看当年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一位日本兵漫画家笔下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是什么样的吧!
这名侵华日军叫斋藤邦雄,入伍前,他是东宝电影公司的一名普通上班族,任宣传部职员。他喜欢画画,有艺术和创作的背景。斋藤不是职业军人,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长期的军国主义洗脑,对军事和战争缺乏狂热,保留了更多普通人的常识和批判思维。
斋藤邦雄从易县县城外一个只有八人的小据点,被调到保定第 66 旅团司令部。没两天,他之前待的小据点被八路军连锅端。
1941 年,斋藤邦雄应征入伍。这是一个关键时间点,此时抗日战争已全面爆发 4 年,日本已深陷中国战场,但尚未袭击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尚未爆发。兵源已经紧张,大量像他这样的青年被征召。他的参军并非出于"为国献身"的狂热,更多的是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无奈。
斋藤邦雄被分配到陆军步兵第 63 师团(代号"阵部队"),隶属于华北方面军。该师团的主要任务就是驻守华北地区,负责"维持治安"——即与活跃在华北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及其领导的游击队进行作战。这意味着他的整个军旅生涯的主要对手,就是八路军。他的所有见闻和体验都来自于与八路军的周旋、战斗和被打击的过程中。这是第一手的、前线士兵的切身感受。
用中国小孩摆拍
日本兵们用中国老百姓为靶子,凶残地进行刺杀训练。
在河北的一座高山上,一位八路军排长把敌人引到悬崖边,英勇跳崖,壮烈牺牲。令人想起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在根据地不只一次地发生。
因为他有电影公司和绘画的背景,他在军队中被分配的任务相对特殊,主要包括:后勤任务,如看守物资、运输等。这使他有机会在不同据点之间移动,接触到更多前线的实际情况,而非固定在一个壕沟里;宣传任务,为军队制作宣传画,参与对中国民众的宣传工作。这个经历让他对"宣传"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当他看到八路军的宣传策略时,他能从一个"同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其效果。
斋藤邦雄后调入关东军,被苏军俘虏,进了劳改营。后运气好,较早被遣返回国。战后,他回归本行,成为了著名的漫画家,主要创作儿童漫画,如《忍者哈特利》。到了晚年,他将那段独特的战争经历用漫画的形式创作出来,即《陆军步兵漫话物语》,非常畅销,达到 40 万册。其中,关于八路军的描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为罕见和珍贵的视角——一个普通日本士兵眼中的中国敌后抗战力量。
犇牛聚财
一名日本兵想偷西瓜,被根据地的民兵和老百姓追打。
到处是地道口
八路军依托华北纵横交错的地道,与日军展开激战。地道内机关和陷阱密布,进可攻退可守,让日军束手无策。
扫荡进山,到处是地雷,一不小心就踩爆了。
晚上正在打牌,宪兵队来了,原来是土八路李向阳假扮的。
以下是斋藤邦雄笔下八路军形象的几个核心特点:
"土"但高效的军队。在斋藤的漫画和文字中,他反复强调八路军与日本军队的"不同"。他生动地描绘了八路军战士穿着破烂的棉袄、使用老旧武器的形象,是装备简陋的"土八路"。这与装备精良、穿着制式军装的日军形成鲜明对比。他最初和许多日军一样,对这种"像农民一样的军队"感到轻视。然而,他很快发现这种"土"只是表象。八路军的游击战术让他吃尽了苦头。他们从不与日军正面硬拼,而是利用熟悉的地形,进行伏击、偷袭、破坏交通线、夜袭等。斋藤多次描写日军据点如何在夜晚被骚扰得精神崩溃,以及运输队如何被神不知鬼不觉地消灭。他承认,这种战术非常有效,让日军防不胜防,疲于奔命。
华北老百姓热烈欢迎八路军
强调军民关系,如 "水中的鱼"。这是斋藤观察中最深刻的一点,也是他理解八路军为何难以剿灭的关键。他清晰地认识到,八路军之所以能如此灵活地行动,是因为他们深深地扎根于中国老百姓之中。他用漫画表现了老百姓为八路军送情报、送粮食、掩护伤员的情景。与此相反,日军在中国是"瞎子"和"聋子",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他们得不到真实的情报,走到哪里都提心吊胆,因为任何一个普通的农民都可能是八路军的眼线。斋藤对此感到无比困惑和恐惧,他意识到,仅仅军事上的强大无法赢得这场战争。
斋藤所在部队,多次收到混入日军慰问品中的八路军组织的日本反战同盟宣传品。他受到很大的影响,暗地反思战争。
在旅团情报室期间,他负责收集八路军的情报。接触到了《实践论》《论持久战》等著作和反战同盟的宣传资料,一下子打开了视野,对战争的反思更进一步。
斋藤他们发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八路军情报花名册上,精准程度令其惊叹不已!
激烈的战斗后,斋藤看到一位十八九岁的八路军战士,奄奄一息,心生敬意,就用自己的水壶给其喂水。
有血有肉的对手。斋藤邦雄作为漫画家,其观察充满了人情味和幽默感,他没有将八路军恶魔化,而是详细描述了八路军对日军开展的宣传攻势,比如用喇叭对日军据点喊话,散发传单,宣传反战思想。斋藤本人甚至因为好奇而收藏过八路军的宣传品。
在一些故事中,他描写了八路军在伏击战中俘虏日军后,有时会进行教育然后释放,特别是对于军衔较低的士兵,更是如此,以此瓦解日军斗志。这对于一直接受"被俘是耻辱"教育的日本兵来说,是巨大的心理冲击。斋藤自己也对此感到不可思议。
土八路会轻功,趴房梁上偷看日本作战会议。
斋藤邦雄的作品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他不是一个历史学家或政治家,他只是一个有观察力和幽默感的普通士兵。他的漫画客观记录他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为我们理解那段历史提供了一个无比真实和生动的切片。
总而言之,斋藤邦雄通过他的漫画,为我们描绘了一群机智、坚韧、深得民心、战术灵活的八路军形象。他打破了日本军国主义宣传中将中国抵抗力量污名化的企图,也让我们的抗战叙事变得生动可感。
日本军队到处充满等级,中将打少将!
他的作品最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来自"对方阵营"的、充满细节的佐证,证实了八路军敌后抗战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揭示了人民战争的本质,即军队与人民的鱼水关系是胜利的关键。他不是一个充满仇恨的军国主义分子,是一个被扔进战争机器的普通人,用一个艺术家的眼睛,记录下了他在中国战场上所看到的一切:日军的荒诞、战争的残酷,以及他最强大的对手——那支装备简陋但战术聪明、深得民心、让他感到无比困惑和敬佩的八路军。
抗战胜利已 80 周年,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尽管亲历者有的还健在,尽管老电影《地道战》《地雷战》等进行了忠实的记录,但仍有人对可歌可泣的敌后抗战威力表示怀疑,陷入唯武器论的泥潭。斋藤邦雄笔下的一幅幅画面,与老电影叙事完美印证,人们能真切感受到漫画中,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陷敌于绝境。感受到抗日军民的顽强与乐观。当然,此文仅选取了斋藤邦雄的少量画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找书来看。
九三大阅兵,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容置疑!
相关链接:
欢迎关注犇牛聚财
亿资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